亿欧EqualOcean创始合伙人黄渊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指责携程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此事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携程平台的定价策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据黄渊普描述,他在使用携程App预订从北京飞往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的机票时,遭遇价格异常变动,原本显示的机票价格为3868元,但在填写完个人信息并准备支付时,价格突然上涨至4408元,且页面显示机票已售罄,在国航官方渠道查询相同航班时,黄渊普发现总价格仅为4328元,比携程的最终价格还要低80元。
这一经历让黄渊普感到十分不满,并在朋友圈发表公开信,直接向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提出质疑,他表示,作为携程最高等级的“黑钻会员”,自己并未享受到应有的价格优势,反而支付了更高的价格,黄渊普进一步指出,在搜索多个航班价格后,他发现携程上的大多数国际航班价格均高于其他同行。
携程官方对此事件的回应指出,机票价格是由航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的,而携程作为第三方平台,只是价格的展示者,携程方面强调,不存在所谓的“大数据杀熟”行为,价格变动是市场机制的正常反应。
这一解释并未能完全消除公众的疑虑,黄渊普的遭遇并非孤例,此前已有多位消费者反映在使用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时遭遇类似情况,这些消费者表示,在预订机票、酒店等服务时,经常发现价格突然上涨,甚至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也存在差异。
“大数据杀熟”一词由此在消费者中广泛传播,引发了对在线旅游平台定价策略的广泛质疑,所谓“大数据杀熟”,即指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的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进而制定个性化的价格策略,这种策略往往导致老用户或高频用户支付更高的价格,而新用户或低频用户则可能享受到更低的价格。
携程并非首次陷入“大数据杀熟”的争议,早在几年前,就有消费者因类似问题将携程告上法庭,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是,一位携程钻石VIP用户因发现自己在预订酒店时支付了高于实际价格的费用,而将携程诉至法院,法院认定携程存在价格欺诈行为,并判令其进行赔偿。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法律的制裁,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亟需反思并改进其定价策略,平台应确保价格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避免出现因用户身份、消费习惯等因素而导致的价格差异,平台应加强对价格变动机制的监管,防止因市场需求的微小变化而引发价格的大幅波动,平台应建立健全的客户服务体系,及时回应并解决消费者的疑问和投诉。
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在线旅游平台的监管力度,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等不公平定价行为;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的威慑力和执行力。
回到黄渊普的遭遇上来,他的公开质疑无疑为在线旅游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成为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而言,唯有坚持诚信经营、公平定价的原则,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在预订机票、酒店等服务时,应多方比较价格、了解市场行情;在遇到价格异常变动或疑似“大数据杀熟”的情况时,应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和投诉,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在线旅游市场环境。
“大数据杀熟”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黄渊普的公开质疑是对在线旅游行业的一次有力警醒,面对这一问题,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在线旅游市场。
评论